肥城市孙伯镇西北群山中,有一座石头村庄——五埠村,历史上曾有一村分二州(东平州、泰安州)的说法。据泰安县志记载,五埠村建于洪武十四年,传说明朝大将赵豪曾在此剿匪。村子依山而建、高矮错落有致,仍然保持着几百年前的古代民居,深巷、大院、高屋等具有北方特色的建筑风格。
五埠村建于明朝 房子都是石头造
从孙伯镇向西北行约8公里,穿过一道山坡,就能看到群山环抱中用石头建成的五埠村。
从村中心路向北,农家院子的院墙、房子都是石头建成。村子北部倚靠山坡而建,越往上地势越高,当地人从北部山坡采来石头,在山脚下借山势建成房子居住。
据泰安县志记载,五埠村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(公元1381年),传说明朝大将赵豪曾在此剿匪,后被贼陷,死于此地,并留下了舍姑峪、藏姑洞、杀姑顶及赵豪墓等遗迹。村民介绍,村里曾流传过大将剿匪的故事,但随着时光流逝,当年留下的遗址遗迹已不好找了。“南边山上有山洞,抗日战争时有人在里面藏过,很多年不用早就废弃了。”五埠村党支部书记赵同军说。
60岁的村民李明奎,平时除了种地,农闲时还养蜜蜂赚钱补贴家用。他家住在村北一套老房子里,30多年前曾翻修过,但仍保留了老屋的原貌。“房子是100多年前,我爷爷用粮食跟别人换来的,那时房子就有几百年的时间了。”李明奎说,老房子冬暖夏凉挺舒服。
五埠村的石头房子虽经几百年沧桑,多数仍完整保持原有的建筑格局。打开一家院子的木门,向北有一条四五十米的深巷,由于长时间没人居住,巷子里长了不少野草,两边分布着四五处小院。“以前家里孩子多,儿子结婚后都从家里搬出来住。”五埠村村主任李玉金说,老人把孩子们的新家集中建在一起,时间长了就形成一个大家族,相互之间有个照应。“这样每家都有两道院门,比自己单住安全也热闹。”
与北方传统房屋灰瓦覆顶不同的是,五埠村里的房子房顶用四五厘米厚的石板搭成。“这周围就是不缺石头,石板也很容易做,除了房梁是木头,其余部分全部用石头建成。”李明奎自己翻修房子时,只换过房门,房梁、石板多数都没变。
“房子建设时,原料全部是石头,也没用任何辅助的凝固材料。巷子里一道道拱门都用石块挤在一起的,缝隙用小石片垫上,设计非常精巧,现在不用混凝土可做不到。”李玉金说。
60多处老房仍在用 每户门前有石磨
据了解,五埠村面积1.5平方公里,现有居民858人,400多处房子中一半是早年间留下来的老房子,现仍有六十多处老院子可以正常居住。
在李玉金的引导下,记者走进了一“大户人家”的院子,院主人已经搬到村西新建了房子,老房子被闲置下来。
院子整体不是很大,走进房子先看到的是高近五米的正房,坐北朝南,木门紧锁,左侧有一方形窗子。正房下半部分是随地势挖空的部分,一人多高,用来贮存粮食存放杂物,被当地人称为“地屋子”。村里老人说,以前小孩子比较多,房里住不下了,下面一层也可以住人。
正房房门两侧,有“福如东
肥城五埠村建于明朝 60多处老房子还有人住
肥城市孙伯镇西北群山中,有一座石头村庄——五埠村,历史上曾有一村分二州(东平州、泰安州)的说法。据泰安县志记载,五埠村建于洪武十四年,传说明朝大将赵豪曾在此剿匪。村子依山而建、高矮错落有致,仍然保持着几百年前的古代民居,深巷、大院、高屋等具有北方特色的建筑风格。 五埠村建于明朝 房子都是石头造 从孙伯镇向西北行约8公里,穿过一道山坡,就能看到群山环抱中用石头建成的五埠村。 从村中心路向北,农家院子的院墙、房子都是石头建成。村子北部倚靠山坡而建,越往上地势越高,当地人从北部山坡采来石头,在山
本页面为肥城信息港编辑,禁止采集和转发。网址信息的真实性由编辑审核,均反映于文章的发表日期,不排除以后的网站到期或关停,请知悉。微信公众号二维码采集于微信APP,已经过验证。
如果您也想展现在这里,请联系网站客服微信:81620538,注明:肥城信息港